恭仁京(くにきょう)

京都府教育厅指导部文化财产保护课 恭仁宫遗址位于京都府最南端木津川市加茂町瓶原(Mikano-hara)地区。

看不见却真实存在

看不见却真实存在

奈良时代,圣武天皇曾在此设立都城——恭仁京。即使历经1300年,如今这里依旧是自然丰饶、历史风貌犹存的特别之地。有随着四季更迭变换不同姿态的美丽村落山林,也有当地居民精心守护至今的文化。它将日本的原风景与缓缓流淌的时光,作为礼物赠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

日本的原风景与波斯菊

一大片波斯菊花田点缀着秋日的恭仁京。淡红色的花朵在蓝天下随风摇曳,这幅美景温柔地抚慰着来访者的心灵。

历史悠久的寺院

历史悠久的寺院星罗棋布,在静谧氛围笼罩的寺院境内,至今仍能感受到跨越千年的祈祷回响。请在这里度过一段令心灵宁静的特别时光。

丰富多彩的徒步路线

请伴着随四季变换而呈现不同风貌的村落山林景色和舒适的微风,尽情享受悠然的散步乐趣。

视频

历史

京都被称为千年古都,但您是否知道,在长冈京(784年)或平安京(794年)之前,奈良时代就曾在此建都?约1300年前的天平12年(740年)12月,圣武天皇自平城京迁都至现在的木津川市,建立了“恭仁京”。由于仅维持至天平16年(744年),只有短短3年3个月,因此被称为“幻之都”,不过这短暂的存在却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迁都发生在动荡时期,当时平城宫遭遇地震,天花的大流行又夺去了藤原四兄弟的性命。圣武天皇的辅佐大臣橘诸兄任用作为遣唐使从唐朝归来的吉备真备和僧人玄昉,试图推行改革,但这却引发了藤原广嗣之乱,导致政局陷入动荡。作为古代都城,恭仁京的地理位置十分理想,其三面环山,南面有河川流淌,具备了建都所需的条件。后来因编纂《万叶集》而闻名的大伴家持,也曾作为年轻官员在恭仁宫任职,当时还吟咏过那里的自然之美。他写道:“新筑的恭仁之都,群山清朗,川水澄明,天子理应在此治世”,诗中称颂了山川的清澈秀丽,并认为圣武天皇选择在此建都是最为恰当的。在恭仁京作为都城的短暂时期内,圣武天皇实行了一项足以永远改变日本的革命性政策。为了稳定国家财政,他将《三世一身法》转变为《垦田永年私财法》,使开垦者能够永久拥有开垦地。这是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日本农业制度的改革。此外,为了以佛教护国,圣武天皇还颁布了历史性的《国分寺建立之诏》和《大佛造立之诏》,表达了对万物繁荣的祈愿。从平城宫拆解并迁建至恭仁宫的大极殿,在744年都城迁至难波宫之后仍留在恭仁。后来,这座皇帝的建筑变为山城国分寺的金堂,成为当时日本最壮丽的寺院。这一时期的七重塔基石几乎完整地保存至今,其中支撑中心柱的基石直径达1.5米,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在迁都之前,圣武天皇向官僚们征求意见。其中181人支持继续留在恭仁京,153人则选择迁往难波。当向当地民众询问时,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恭仁京,但即便如此,都城仍然被迁往难波宫。京都府教育委员会自1973年以来对这座幻之都持续进行调查,其中最重要的宫殿区域现已被指定为国家史迹,同时还不断揭示关于日本历史在这一重要时期的新见解。

南山城的文化财产

在南山城地区,自白凤时代到平安、镰仓时代的国宝与重要文化财产星罗棋布,至今仍传递着古都的历史与信仰。在此,将为您介绍其中被指定为国宝的建筑与佛像。

南山城的国宝一览

净瑠璃寺(木津川市)

- 本堂(九体阿弥陀堂)

- 三重塔

- 九体阿弥陀如来坐像

- 四天王立像

Joruriji Temple (Kizugawa City) Joruriji Temple (Kizugawa City) Joruriji Temple (Kizugawa City) Joruriji Temple (Kizugawa City)

海住山寺(木津川市)

- 五重塔

- 五重塔第一层内殿门扉绘画

Kaijusenji Temple (Kizugawa City)

蟹满寺(木津川市)

- 本尊 铜制释迦如来坐像

Kanmanji Temple (Kizugawa City)

以往的调查

自1973年以来,京都府教育委员会在恭仁宫遗址持续开展系统性的考古发掘调查。通过这些调查,逐步揭示了这座古代都城在空间布局与结构方面的重要信息,其中包括大极殿的准确位置及七重塔的基石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带来关于恭仁京在作为日本都城这一短暂却极为重要时期的新见解。根据最新发现,已确认从平城京运入建筑材料这一事实,让人们对宫殿建筑规划有了更详细的理解,在奈良时期的都市规划与皇家建筑方面,贡献了宝贵的知识。

交通方式

恭仁宫遗址(山城国分寺遗址)
京都府木津川市加茂町例币中切29